奥驰华南国际幼教展
2025年6月13日-15日 | 广州琶洲 • 保利世贸博览馆
广州幼教展、华南国际幼教展、中国幼教展、中国幼教公益论坛、成都幼教展、南昌幼教展、中国幼教西部论坛
胡国良 | 数字时代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困境和优化路向
时间: 2025-04-07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番禺区责任督学、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中心幼儿园胡国良园长,围绕《数字时代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困境和优化路向》,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是胡园长的观点整理:

一、现实困境:数字时代的幼儿园教育质量

· 幼儿园教育质量:由结构性质量要素与过程性质量要素组成

(一)主体之因:重他评轻自评
 

一方面,自我评估的角色缺位亟待重视:

①幼儿园层面:外部评估、贴标签式、静态评估、终结式评估;

②保教人员层面:督导检查、被评价、被动执行、缺乏数字化记录、分析与反思;

③幼儿层面:缺乏参与评估机会,较少运用数字技术获取幼儿发展水平等信息;

④家长层面:被视为“非专业”人士、非自评估多元主体中成员, 未能通过数字技术共享幼儿成长的状态与数据,满意度较低,远离家园协同育人目标。
 

另一方面,评估主体的数字素养有待提升

①幼儿教师的教育评估素养有待提升;

②解释与运用统计结果的专业知识与评估能力有待提升;

③运用数字化手段获取、应用相关信息的能力亦有待提升。


(二)内容之因:重结构轻过程、重结果轻过程
 

一方面,关于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尚待构建。

评估过程对影响幼儿发展的动态性指标关注不够,存在指标的操作性、科学性不强和缺乏信效度检验等问题。
 

另一方面,聚焦过程质量的评估机制仍需优化。

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园教育质量各组成要素之间,呈现相互交织关联的状态,互相关联且互相影响。


(三)技术之因:重经验轻实证


一方面,数字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尚需发展。

我国幼儿园仍存在过程质量信息采集获取渠道狭窄、评估方法单一、评估结果运用不当等问题。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与过程质量评估有待融合。

现实中部分幼儿园存在未将数字技术与幼儿学习特点相互融合的问题。


二、纾解之策:数字时代幼儿园教育质量

(一)自我评估:评估主体角色回归,提升过程质量动力源
 

· 构建多元协同的“质量评估共同体”;

· 基于《评估指南》构建持续改进的自我评估路径;

· 依据园所现状,构建自我评估机制。


(二)循证决策:评估机制的理性遵循,锚定评估改革的着力点


· 适切性

· 实施流程

①提出问题,获取原始数据;②查找证据,提取有效信息;

③严格评估,研判有效证据;④恰当应用,及时反馈;⑤后效评价,指向持续改进。


(三)数字赋能:评估方法的守正创新,寻找评估改革的突破口
 

· 在评估输入阶段,主要进行多模态信息采集

①对数据类信息进行结构化采集;

②对行为类信息进行半结构化采集;

③对过程性信息进行非结构化采集。
 

· 在评估处理阶段,重点进行特征选择

①优化和完善:去掉数据收集过程中的噪声, 进行不一致数据处理与缺失值处理;

②转换和集成:将数据进行转换与合并,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集,进而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符合分析需要的数据格式。
 

· 在评估反馈阶段,主要进行循证决策

评估主体要高度重视关于评估结果的“科学分析—及时回应—科学改进”,为后续的质量提升提供循证决策依据。


三、数字时代:幼儿园过程质量

(一)以评促建,建立科学评估体系


· 评估观念

杜绝孤立、静止地给幼儿园教育质量“贴标签”的评估行为,充分发挥自我评估对保教实践的导向、改进和激励作用,形成从“找不足”转向“找进步”的质量文化。
 

· 评估主体

评估标准应由多元评估主体协商制定、协同执行,有效激发幼儿园变革的内在动力。
 

· 评估内容

合理调整结构性质量和过程性质量要素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占比,将评估过程与日常保教过程有机融合,通过“减负”实现“提质”。
 

· 评估方法

强调量化方法和质性方法的综合运用,理性认识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手段,并非质量评估工作的核心要素,数字赋能的工具属性必须与“以评促建”的价值属性相匹配。


(二)循证决策,完善自我评估机制


①做好评估输入环节

加强多模态过程性信息采集,运用伴随式采集技术对文本、音视频等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与标注,实现自动化采集并汇聚全样态、全领域、全过程的原始数据。
 

②严谨评估处理阶段

对采集与汇聚的多模态数据执行“清洗—规约—转换—集成”等操作,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供分析的数据格式。
 

③推动评估分析过程

结合“线下+线上”的多模态数据进行精准化和智能化分析,确保评估模型的可实用、可泛化和可扩展。
 

④聚焦评估输出环节

进一步开发可视化技术,实现全样态呈现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家长需求与建议等维度的现状、需求和趋势。
 

⑤注重评估反馈环节

探索多元评估主体个性化反馈报告的推送技术、公开制度,为幼儿、教师等主体提供个性化的改进路径和发展建议,构建平等开放、多方参与、民主协商的科学决策自我评估机制。


(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 幼儿教师职前培养阶段

针对性地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并将数字素养培育渗透入人才培养之中。

· 职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举办教育评估、教育测量、评估数据分析等专题培训和研修活动,强化教师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质量自我评估的意识。

提升评估能力,激励并帮助教师重视数据、会用数据和用好数据,提升教师队伍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幼儿园过程质量自我评估的整体水平。
 

(四)理性审思,保障信息安全
 

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估中,应注意结构性质量和过程质量自我评估“唯数据论”的现象。
 

杜绝“测量”每一名幼儿的发展水平或教师的教育行为,重要的是看见儿童的发展以及推动持续改进的质量。
 

持续完善质量评估平台的建设与运维,提高数据分析与应用主体的数字素养和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数据采集、使用、共享、公示等管理机制,切实保障数据安全和师幼隐私,实现数字赋能教育评估改革的可持续发展。